发布时间:2022-07-01 10:20:50
昆明地铁5号线开通在即
官方公布了22个站点名称
但部分站点的命名
引发网民关注讨论
部分言论还关联到昆明
其他道路、车站命名
以及昆明城市规划建设等
地铁5号线22个站点名称
世博园站、白龙寺站、石闸站、穿金路站、火车北站、圆通山站、华山西路站、五一路站、弥勒寺站、严家地站、金兰路站、福海站、广福路西口站、大坝站、迎海路站、渔户村站、兴体路站、庄家塘立交桥站、金家河站、福保站、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站、宝丰站。
新亮相的地铁站名引发市民围观
是正常现象
作为大家关注的重要交通设施
即将开通运营的新线路新站名出来后
如果没有人关注
没有几个人讨论
那才是不正常的情况
01
观点一:5号线站点名称存在乱、偏、怪问题
网民“水木在昆明”:5号线站点名称存在乱、偏、怪的问题。如,大坝站离滇池大坝相距甚远,滇池大坝是热门景点,游客坐到大坝站时会产生混淆感;
庄家塘立交桥站是唯一一个以立交桥命名的站点,而且这个地铁站的两个出入口都不在立交桥下面,而是在南绕城高速收费站旁;
华山西路站、金兰路站、福海站、广福路西口站、迎海路站这些地名,对于昆明本地人来说,也不一定熟悉。
2
观点二:呼吁网民发表客观意见
网民“行者彳亍”:政府作出决策肯定不会那么随意的,征求意见这些程序不可能没有。地铁站名要体现公益性,个人觉得使用道路命名最为适当。这样的命名方案一定是经过认真研究权衡,综合了政策、公众意见、地名管理等多种情况的结果。作为公众,能做的就是在科学分析、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令人信服的意见,切忌断章取义,仅从个人的认知出发。
网民“毛小毛跑跑跑跑跑”:我家就住在南亚,开始我也想过为啥不叫南亚站,后面想想可能是因为南亚是个商圈,如果站名如此无形之中就形成了广告效应,难道白云路站可能就要叫同德广场,云纺就要叫大悦城了。
3
观点三:关联谈论道路、车站命名以及城市建设规划等
网民“邓公公”:1号线的斗南站到了,世界闻名的斗南花市却在四号线的金桂街站!金桂街估计98.15%的昆明人都不知道在哪?这就更容易对广大外地游客形成误导!金桂街站应该更名为斗南国际花卉中心站,简单粗暴,直接明了。
网民“。”:地铁站更重要的选址和规划问题,拿东边的地铁三号线来说。从太平村到东部公交枢纽站的选址都是完美避开有人的地方,哪里偏远往哪里建,并且开口朝着高速路。还有东部公交枢纽站,公交车和地铁换乘中间隔着一个汽车站,汽车站的场地却不让走。
网民“阿邦OK”:昆明的公交地铁站名不准确、不公认。以前昆明有众所周知的“昆工”(昆明工学院)、“云工”(云南工学院),但那时的公交车在云工报的站名却是“省工学院”,让人哭笑不得。好多站名用的是“线”而不是“点”,让人莫名其妙。
网民“凤尾竹”:还有昆明的道路命名,也是够乱,与旅游城市不般配,别说外地人,本地人也常常晕。
4
观点四:认为站命名符合原则和流程
网民“Tracy”:昆明地铁站名命名有严格的命名原则和流程的,要经过多次的实地踏勘,组织地名专家进行论证,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,征求沿线各区、街道的意见,最后上报市政府审议批复。别光看人家北上广,也好好了解了解昆明!
网民“零点归航”:昆明地铁的站名基本上就是项目勘察立项规划时,上报规划的施工标段名称,从施工规划上导出来的,你看到的某某立交站就是项目标段名称,这个名称涉及到多工种设计图纸、立项报告、各种批复、各种竣工图纸,太复杂了。
也有不少网民
对此发表意见建议
如进一步规范地铁站名命名标准
向北上广等城市“取经”
1
建议一:规范地铁站名命名标准
网民“小嗝嗝”:
标准一:充分利用地名存量资源。比如:穿金路站、华山西路站、五一路站、广福路西口站、金兰路站等即是沿用了道路名称进行命名。
标准二:尽可能选用附近地域内辐射广、知名度高、历史悠久、指位性强、认知感强的大地名。如:世博园站、白龙寺站、圆通山站、弥勒寺站、大坝站、渔户村站等均为昆明历史悠久的地名。其中大坝村是几百年的村名,海埂大坝是近年才建成的,大坝站名命名强化了这一区域的历史性。
标准三:服从规划、考虑长远,合理使用地名资源。如: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站即是按“服从规划、考虑长远”原则命名,严家地站是昆明老地名,使用既有地名资源,体现昆明地名历史。
标准四:不使用稳定性低的名称。如企事业单位名称一般不作为地铁站名使用。
2
建议二:向外省“取经”
网民“jenny”:昆明地铁站命名可以向北京、广州地铁学习,以地铁站周围标志性建筑或机关单位命名。当然,也可以向上海学习,在语音播报站名时加一些提示,比如到XXX的乘客请在此站下车就好。其实地铁站的命名,建议还是多听听百姓的意见为好。现在5号线开通在即,大家都已经知道每一个沿线站点的位置,可以再次公示,征求大家的意见,以免留下遗憾。
3
建议三:地名尽可能以具体“点”为准
网民“Yang誠信为本”:以一条路名取站名,应该是硬搬公交站取名方式,其实公交车上报站比较长,“xx站(xx路口)”,位置也算清楚。地名尽可能以具体“点”为宜,比如西贡码头(现迎海路)、五华区政府(现华山西路)等。目前以“线”(一条路),不利于乘客判断具体什么位置。
对于舆论关注的焦点
昆明有关部门回应称
车站命名曾面向社会征求意见
并符合地名管理条例等规定
遵循三原则四标准
车站命名曾面向社会征求意见
2017年昆明启动了4号线、5号线车站命名工作,由市民政局组织地名顾问组专家对4号线、5号线沿线进行了3次实地踏勘后,于2017年12月30日召开了专家论证会,对《昆明地铁4号线、5号线车站站名命名方案》进行系统、全面的讨论,提出了明确的拟定站名方案。
会后,于2018年3月21日通过昆明市人民政府网等渠道面向社会公示并征求意见,同步征求了沿线各区、县的意见。相关意见收集整理后,由市民政局组织顾问组进一步研究形成最终命名方案,于2018年10月19日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审议,2019年1月9日获得市政府《关于昆明地铁4号线、5号线野生虫草王胶囊车站站名命名的批复》。
遵循三原则
规范化原则
符合国务院《地名管理条例》《昆明市地名管理规定》等文件规定,做到统筹规划、命名规范。同时,从昆明市历史和现状出发,尽可能使站名充分反映历史文化、地理特征、城乡建设和资源物产等地域内涵,严格履行审批手续,除非确有必要,不得随意改动,确保地名的规范性和稳定性。
习惯性原则
在尊重历史、特征明确、符合规划的前提下,兼顾市民习惯,反映地方、民族特色。尽可能使用社会公共性地名来命名站名,使用道路名称命名车站时,一般选取与地铁线路垂直相交道路的名称。
广泛性原则
为促进地名命名的科学化和地名使用的稳定性,在站名命名过程中,认真开展实地调研,充分听取地铁线路涉及各区和有关单位意见,同时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和建议,切实做好科学民主命名。
符合四标准
标准一:
充分利用地名存量资源。比如:穿金路站、华山西路站、五一路站、广福路西口站、金兰路站等即是沿用了道路名称进行命名。
标准二:
尽可能选用附近地域内辐射广、知名度高、历史悠久、指位性强、认知感强的大地名。如:世博园站、白龙寺站、圆通山站、弥勒寺站、大坝站、渔户村站等均为昆明历史悠久的地名。
标准三:
服从规划、考虑长远,合理使用地名资源。如: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站即是按“服从规划、考虑长远”原则命名;严家地是昆明老地名,使用既有地名资源,体现昆明地名历史。
标准四:
不使用稳定性低的名称。如企事业单位名称一般不作为地铁站名使用。
全国在营运地铁的站名常用名
一个地铁站的名字
虽然在物理功能上
野生虫草王不影响站台本身位置及周围环境
但对于乘坐地铁的乘客来说
却可能造成复杂的关联效应
公众之所以关注地铁站名
是因为地铁站名
被认为是集体记忆的载体
它反映着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
也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
每个城市的地铁站都有
自己独特的命名特点
观察君以为
地铁站名的取舍导向
根本或在于是否有利于乘客记忆、辨识
以及如何有助于一座城市展示文化内涵
树立开放包容形象
给地铁赋名应该综合考虑谨慎命名
除了兼顾实用价值和文化传播
持续完善地铁车站命名规则外
也不妨多听听网民的意见建议
1
兼顾实用价值和文化传播功能
地铁站命名首先要注重实用性,毕竟地铁站名的主要功能是精准呈现区域方位,让乘客正确选择上下车站点。对于有些可能出现歧义或重名的地名、路名、村名,或有约定俗成的双重称谓的地域区位,都要科学分析、精准命名,从受众最易接受的角度出发,让站名易记易懂,特别是同一条道路上的不同站点,尽量展示亮点特色,易于区分。
站名还得体现文化传播功能,结合地名文化、名人文化、特产文化、景区名胜等要素,使地铁站名具有较强的代言价值与吆喝作用。例如北京在命名地铁站时曾查考地方志,元代的安贞门、健德门,金代的景风门、凤凰嘴等,旧名新启,新旧混搭,在挖掘历史文化积淀的同时提高知名度。
2
持续完善地铁车站命名规则
地铁车站命名应反映当地历史、文化、地理和经济特征。这意味着,地铁野生虫草王官网站名好不好用,关键要符合需求。归根结底,这需要交由公众来判断。尤其在缺少传统地名可参照的情况下,新站名更要符合公众的认知习惯。
从今后工作需要来看,启动站名修正工作也会为处置同类争议创造经验。譬如,候补站名的意见由谁来提出,如何最大限度地吸收公众意见,如何发挥好专家资源在研究论证中的作用,都有待实践来作出检验。这些做法和经验,有哪些需要纳入地铁车站命名规则之中,也都非常值得探讨和论证。
3
不妨多听取网民及周边居民建议
能够唤起城市记忆的老地名,有着独特IP意义的城市文化符号,便于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的传统站名,方便群众就近办事的公共服务机构名称……城市地铁的取名,应该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套路。
人民的城市让人民共建共享,地铁站名又何妨来个“开门取名”?大大方方给出一个联系方式,真诚欢迎市民命名投稿,认真听取包括专家在内的各方意见,仔仔细细走完公示、申报、批核等应有流程,或许有的地铁站名就不会“刚出生就网红”,成为民众讥讽的槽点。
当然
关于地铁站命名的话题
作为热爱家乡的市民来说
也不必稍不合口味就“明嘲暗讽”
甚至“火冒三丈”
摆事实、讲道理
客客气气地讨论和商量
才能让城市地铁站的名字
重归尊重历史、体现人文、顺从民意
的“脑回路”上